2021年年初医疗器械企业赛道最大的变化是估值普遍上涨,后续国内企业纷纷获得融资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同质化。2022年当市场开始收紧时,新的趋势将如何展露,塑造2022年医疗器械产业走向。
2022伊始,医疗投资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国内投资人对于二级市场带动一级市场下行感受明显,投资机构的收缩趋势明显。而这种悲观的情绪和医疗器械企业在二级市场表现相关。
根据弗若沙利文的数据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港交所医疗器械赛道共20家公司,已上市公司有12家,递表有8家。已上市的12家公司整体总市值为1,370.5亿港元,市值均值为114.2亿港元。但其中微创手术机器人市值就已超过500亿港元,这意味着其他11家公司的市值总和约为800亿港元。
动脉网曾统计过2022年,国内有15起高值耗材IPO,首发平均市值153.8亿元,期末平均市值97.1亿元,平均市值变动-36.82%。
此轮二级市场的估值下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从宏观因素上看,地缘政治、行业政策的调整、疫情的影响都让市场整体表现不佳。
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政策,2021年全国范围开展了超过10起大大小小的带量采购,品种涉及人工晶体、球囊、起搏器、吻合器、超声刀等多个单品。从价格降幅上看,带量采购产品的最高降幅达到80%-90%,给国内的医疗器械带来了降成本压力,同时市场空间天花板也被压缩,降低了二级市场上市企业的估值想象空间。